學員分享 · 轉專業申請LSE人權項目
- YUZH EDU
- 2021年5月2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基本背景
Z同学
中外合作本科 GPA:3.5
录取Offer
LSE MSc Human Rights and Politics
申请LSE对我来说,是一个试错、调整和自我反思的过程。很幸运,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其中就包括有智。朋友给我介绍了有智,因为我朋友了解到他们在人文社科方面的申请挺有经验,而且可以帮助提升个人陈述的学术性,所以就选择了有智。在确定项目之前,有智和我一起根据我的经历,找到相对符合的项目,最后确定了LSE的人权与政治。
转专业的尝试
本科学习的专业与人权、政治、法律或社会学都不直接相关,仅仅上过相关领域的基础课程,所以从专业来看,跨度还是挺大的。但回过头来看,发现“人权”就是大一上学期一门课的其中一个话题,后来上过的一些通识课和暑课也和人权相关。这些相关的课程或小论文题目的选择在当时不算是特别带有目的性的选择,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感兴趣,觉得学起来会更有动力。而当时自己还没想过要读人权与政治专业,所以现在回顾这些选择,还挺有意思的。
到了大三大四,有了一些课业外的尝试,做了研究和实习,发现人权这个概念虽然可以有很抽象的讨论,但是其实也覆盖了社会的很多方面,有很多具体的呈现,比如性别平等、环境正义、发展机会等,而不仅仅与我们常在新闻中看到的国家博弈相关,同时,这些社会议题往往也错综复杂,所以推动着我继续深入挖掘。
虽然专业跨度比较大,但有智鼓励我在文书中探讨本科专业如何促进我与申请专业的互动,展示与本科专业相关的课外活动中与人权相关的方面,有了这些阐述,转专业似乎也可以成为一个亮点,至少不是个弱点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
写文书的过程我觉得可以概括成“走一步,再走一步”——因为这个过程就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凝练自己的经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写成了最后的个人陈述。整个过程下来,有智也在不断地为了提供建议,我感觉自己在写文书的同时,也在学习怎样可以简练又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经历以及整理和阐释自己的观点。所以,这份个人陈述可以说是有智和我一起互动和讨论的结果。
文书指导的过程中,既会提供整体结构上的建议,也会引导我在经历的细节上作出调整。个人陈述的结构也经历了几次的讨论,才确定下来。另外,在经历的详略安排上,一开始,我把能想到的相关经历都写上去了,显得整篇陈述很冗长,有智会跟我细致地探讨哪些可以不写、简单地提出或深入地写。具体到每个经历上,我常常有一些零碎的想法,但不知道怎么整理。比如对于欧洲人权法庭的判例有这点那点的想法,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有条理地写出来,就向有智求助了,于是他们也去了解这个案子之后,详细地指出了其中所涉及的面相和矛盾。到后期,大都是小修小补,即使是小问题,比如纠结用哪个词更好,他们都会很耐心地解答或再次帮我看文书来确认。他们的学识让我可以不断提升陈述的学术性和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经历,他们的耐心也让我更大胆地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担心。
我会把人权比作一杯茶,可能初尝有点涩,但细尝则能体会到其中的甘甜。我接触人权的过程也是这样,一开始觉得很难、很复杂,但是慢慢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其中有趣之处。与有智的合作是个非常轻松、高效和有收获的过程——不仅回复和反馈及时,还干货满满,善解人意(这虽然有点像广告,但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哈哈)。所以这次申请能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智在文书上的指导。最后,再次感谢很多很多人的支持和鼓励,感恩!

Comments